DB36/T 1630-2022解读,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规程详解

团体标准 603
《DB36/T 1630-2022 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规程》深入解析了修水宁红茶的种植技术规范,规程涵盖了品种选择、种植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升修水宁红茶的品质和产量,确保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兴盛,修水宁红茶凭借其独特的品质与风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规范修水宁红茶的种植技术,提升茶叶品质,确保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DB36/T 1630-2022 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帮助茶农们更好地掌握修水宁红茶的种植技艺。

DB36/T 1630-2022解读,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规程详解,DB36/T 1630-2022解读,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规程详解,2022,2,技术规程,第1张

《DB36/T 1630-2022 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修水宁红茶的种植区域、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该规程适用于修水宁红茶的生产与加工,旨在提升茶叶品质,保障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植区域

修水宁红茶的种植区域应选择海拔300-800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或丘陵地带,这些地区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有利于修水宁红茶的生长与发育。

品种选择

修水宁红茶的品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选择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2. 选择当地主推品种,如宁红群体种、宁红早芽等;
  3. 避免选择抗病性差、易倒伏的品种。

栽培管理

  1. 土壤管理:修水宁红茶的种植地应进行深翻,清除杂草,保持土壤疏松,种植前施足底肥,如有机肥、复合肥等,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2. 种植密度:修水宁红茶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1500-2000株,行距1.5-2米,株距0.5-1米。
  3. 修剪管理:修水宁红茶的修剪应遵循“轻剪、勤剪、巧剪”的原则,每年春季萌芽前进行修剪,去除病弱枝、交叉枝、内向枝等,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4. 肥水管理:修水宁红茶的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植株长势和采摘季节进行,一般每年施肥3-4次,以氮、磷、钾肥为主,配合施用有机肥,水分管理要遵循“湿而不渍、干而不旱”的原则。

病虫害防治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菌等生物资源,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2. 化学防治:在生物防治无效的情况下,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3. 农业防治: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抗病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采摘与加工

  1. 采摘:修水宁红茶的采摘应根据茶叶生长情况、市场需求和加工工艺进行,一般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标准采摘。
  2. 加工:修水宁红茶的加工应遵循传统工艺,保持茶叶的品质和风味。

《DB36/T 1630-2022 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规程》为茶农们提供了详细的种植技术指导,通过遵循该规程,茶农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修水宁红茶的种植技艺,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022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