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629-2022,修水宁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推动产业创新与传承
《DB36/T 1629-2022 修水宁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强调传承与创新,旨在推动宁红茶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该规程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为修水宁红茶产业注入新活力。
宁红茶,被誉为“红茶皇后”,是江西省修水县的特产,其历史源远流长,为了规范宁红茶的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DB36/T 1629-2022《修水宁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为宁红茶加工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6/T 1629-2022《修水宁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修水宁红茶在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包装、标签、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规程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修水宁红茶加工技术的提升,助力产品质量的飞跃,增强市场竞争力。
原料要求
- 原料品种:选用修水本地优质茶树鲜叶,如宁红群体种、宁红早芽等。
- 鲜叶等级:依据鲜叶的嫩度、匀度、长度、色泽等指标,将鲜叶分为不同等级。
- 鲜叶质量:要求鲜叶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无异味。
加工工艺
- 鲜叶摊放:将鲜叶摊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摊放时间通常为6-8小时。
- 炒青:炒青是修水宁红茶加工的第一步,通过炒制使鲜叶失水、萎凋,提升茶多酚含量,增强茶香。
- 揉捻:将炒青叶揉捻成条,充分混合茶叶,提升色泽和香气。
- 炒干:炒干是修水宁红茶加工的关键环节,通过炒制使茶叶失水、干燥,形成特有的红茶色泽和香气。
- 筛分:对炒干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去除杂质和碎片。
- 精选:对筛分后的茶叶进行精选,确保茶叶品质。
- 包装: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确保包装密封、防潮、防异味。
质量要求
- 外观:修水宁红茶条索紧结、匀长,色泽乌润,显金毫。
- 汤色:汤色红亮。
- 香气:香气馥郁,具有独特的宁红香气。
- 滋味:滋味鲜爽,回味甘甜。
- 叶底:叶底红匀,叶质柔软。
检验方法
- 感官检验:包括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方面的检验。
- 理化检验:包括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等指标的检测。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 包装: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确保包装密封、防潮、防异味。
- :标签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地址、电话等信息。
-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撞击等,确保产品质量。
- 储存:储存环境应通风、干燥、避光、防潮、防异味。
DB36/T 1629-2022《修水宁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修水宁红茶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推动宁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加工企业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生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宁红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