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684-2022林下黑木耳袋式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DB21/T 3684-2022》规程详细阐述了林下黑木耳袋式栽培技术,从选址、菌种选择、菌袋制作、接种、发菌、出耳管理到采收等环节进行深入解析,旨在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推动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黑木耳,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感,在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随着林下经济的蓬勃兴起,林下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规范林下黑木耳的袋式栽培技术,提升黑木耳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林下黑木耳袋式栽培技术规程》(DB21/T 3684-2022),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详尽解析,旨在为我国林下黑木耳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借鉴。
《林下黑木耳袋式栽培技术规程》(DB21/T 3684-2022)详细规定了林下黑木耳袋式栽培的术语定义、栽培环境、菌种选择、培养基制作、接种、发菌、出耳管理、采收、包装与运输、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栽培环境
-
栽培场地:宜选交通便利、水源充沛、光照适中、通风顺畅的林下区域。
-
土壤:土壤需具备松软、肥沃、排水良好的特性,pH值宜控制在5.5-6.5之间。
-
气候:年平均气温应保持在10-25℃之间,全年降水量在500-1500毫米之间。
菌种选择
-
挑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黑木耳菌种。
-
菌种来源:应从信誉良好的菌种供应商处采购,确保菌种质量。
培养基制作
-
原料:选用优质的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
-
配方:棉籽壳78%,木屑20%,玉米芯2%,石膏1%,糖1%。
-
水分:原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0%左右。
-
灭菌: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温度保持在121℃,压力0.15MPa,灭菌时间为2小时。
接种
-
接种时间:在菌丝生长旺盛期进行接种。
-
接种方法:采用无菌操作,将菌种均匀接种于培养基表面。
发菌
-
发菌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
-
发菌时间:约需30-40天。
-
发菌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防止杂菌污染。
出耳管理
-
出耳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
-
出耳湿度:保持在85%-95%。
-
出耳管理:适时调整遮网,保持通风,防止杂菌感染。
采收
-
采收时间: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收缩、耳片呈黑褐色时,即可采收。
-
采收方法:用手轻轻摘取,避免损伤耳片。
包装与运输
-
包装:采用无菌塑料袋或纸箱进行包装。
-
运输:保持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光直射。
病虫害防治
-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病害防治: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温湿度适宜,及时清除病耳。
-
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林下黑木耳袋式栽培技术规程》(DB21/T 3684-2022)为我国林下黑木耳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可以有效提升黑木耳产量与品质,推动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要求,以实现最佳的栽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