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解读及DB32/T 4393-2022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3
《DB32/T 4393-2022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提供桃褐腐病抗性鉴定的标准方法,规程详细介绍了鉴定流程、评价指标和数据分析,旨在帮助种植者有效评估桃树品种对褐腐病的抗性,以提升桃树种植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植物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桃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cola)更是成为制约桃产业发展的关键病害之一,为了有效防治桃褐腐病,提升桃树的抗病能力,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规程》内容,并探讨其在桃树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治领域的实际应用。

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解读及DB32/T 4393-2022应用指南,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解读及DB32/T 4393-2022应用指南,2022,2,技术规程,第1张

该《规程》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它详细规定了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的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试验报告的编写格式,本规程适用于桃树品种的抗病性鉴定,同时也可应用于桃树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工作。

《规程》主要内容

抗性鉴定方法

《规程》中明确了两种抗性鉴定方法:田间自然发病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

  1. 田间自然发病鉴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桃树品种,在发病季节观察其抗病性表现,并记录病情指数。
  2. 人工接种鉴定:将病原菌接种于桃树品种上,观察病原菌的侵染、扩展和发病情况,并记录病情指数。

技术要求

  1. 试验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桃树品种和病原菌。
  2. 试验环境:试验地应具备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源条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试验操作: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无误。

试验报告编写格式

试验报告应包含试验目的、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等关键内容。

《规程》应用

桃树抗病育种

《规程》为桃树抗病育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鉴定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可以筛选出高抗性的材料,为抗病育种提供宝贵的资源。

病害防治

根据《规程》的鉴定结果,可以合理安排桃树种植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对于抗病性较差的品种,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损失。

产业发展

《规程》的发布与实施,有助于提升我国桃树产业的抗病水平,推动桃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DB32/T 4393-2022《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桃树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持,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规程》,进一步推动桃树产业的健康与繁荣。

标签: 2022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