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419-2022,鸡腿菇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推动产业升级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4
《DB43/T 2419-2022 鸡腿菇种植技术规程》发布,规范鸡腿菇种植流程,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助力产业升级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鸡腿菇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的食用菌,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鸡腿菇的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我国最新发布了DB43/T 2419-2022《鸡腿菇种植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详细介绍鸡腿菇的种植技术。

DB43/T 2419-2022,鸡腿菇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推动产业升级新篇章,DB43/T 2419-2022,鸡腿菇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推动产业升级新篇章,2022,2,现代化,第1张

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

鸡腿菇,学名“Clitocybe nuda”,隶属于伞菌目、伞菌科,它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鸡腿菇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抗肿瘤等功效。

DB43/T 2419-2022《鸡腿菇种植技术规程》概述

该规程对鸡腿菇的种植环境、菌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以下是规程的主要内容:

种植环境

鸡腿菇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在通风、干燥、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规程要求,鸡腿菇种植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

菌种选择

菌种是鸡腿菇种植成功的关键,规程规定,应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菌种,菌种应来自正规的生产厂家,确保菌种质量。

栽培管理

  1. 配料:鸡腿菇栽培的原料主要包括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规程要求,配料比例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灭菌:配料后,需进行高温灭菌,以杀灭杂菌,规程规定,灭菌温度为100℃,时间为30分钟。
  3. 接种:灭菌后,将菌种接种到配料中,接种量一般为菌种干重的10%。
  4. 发菌:接种后,将培养料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发菌,规程要求,发菌温度为22-25℃,湿度为60%-70%。
  5. 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可进行出菇管理,规程要求,出菇温度为15-20℃,湿度为85%-90%。

病虫害防治

鸡腿菇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规程要求,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标准化生产助力产业升级

DB43/T 2419-2022《鸡腿菇种植技术规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鸡腿菇种植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高鸡腿菇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标准化生产还能促进产业链的完善,推动鸡腿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规程为鸡腿菇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鸡腿菇产业的生产水平,助力产业升级,在今后的鸡腿菇种植过程中,广大农民和从业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这一规程,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0222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