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339-2022川牛膝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
《DB50/T 1339-2022川牛膝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详细介绍了川牛膝的采收、加工技术,从源头确保药材品质,规程涵盖采收时间、方法、加工流程等,旨在提高川牛膝产量与质量,为川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的需求量亦逐年攀升,川牛膝,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的瑰宝之一,以其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等显著功效,在临床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规范川牛膝的采集与初级加工技术,提升川牛膝的品质与产量,确保中药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川牛膝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DB50/T 1339-2022),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川牛膝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川牛膝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概述
《川牛膝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DB50/T 1339-2022)是由省市场管理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适用于川牛膝的采集、清洗、晾晒、切制等初级加工环节,该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川牛膝的生产流程,提升川牛膝的品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川牛膝采收技术
- 采收时间:川牛膝的最佳采收时间为秋季,此时其药效成分含量较高,品质最佳。
- 采收方法:采用人工挖掘,挖掘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根部,避免造成损伤。
- 采收标准:川牛膝的采收需符合规程要求,具体包括:主根直径在0.5-1.5厘米之间,无病虫害,无杂质。
川牛膝初加工技术
- 清洗:将采集的川牛膝用清水彻底冲洗,去除泥土和杂质。
- 晾晒:将清洗干净的川牛膝均匀摊放在晾晒场上,厚度不宜超过5厘米,晾晒至水分含量降至15%以下。
- 切制:将晾晒好的川牛膝进行切制,切制厚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一般为2-3毫米。
- 包装:将切制好的川牛膝进行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包装标准,防止污染。
《川牛膝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的应用
- 提升川牛膝质量:严格执行规程,确保川牛膝的质量稳定,提高药效。
- 规范生产过程:规程的制定有利于规范川牛膝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 保障用药安全:规程的执行有助于降低川牛膝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 促进产业发展:川牛膝的规范化生产有助于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川牛膝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川牛膝的生产、提升川牛膝的品质和药效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川牛膝生产过程中,相关企业和个人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确保川牛膝产品的质量和用药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川牛膝生产过程的监管,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