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331-2022标准解析,金荞麦种茎质量分级新规定
《DB50/T 1331-2022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金荞麦种茎质量分级的新规范,该标准对金荞麦种茎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金荞麦种植的标准化水平,保障种子质量,促进金荞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金荞麦作为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荞麦的种植效益和药用价值,确保种茎质量,我国正式发布了DB50/T 1331-2022《金荞麦种茎质量分级》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旨在帮助广大种植户和相关部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标准背景
金荞麦,又称苦荞麦,是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种茎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降低血压等显著功效,近年来,随着金荞麦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分级标准,市场上金荞麦种茎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规范金荞麦种茎的生产和流通,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制定了DB50/T 1331-2022《金荞麦种茎质量分级》标准。
质量分级标准
-
茎粗:该标准将金荞麦种茎的茎粗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茎粗≥1.5厘米,二级茎粗1.0-1.5厘米,三级茎粗≤1.0厘米。
-
茎长:金荞麦种茎的茎长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茎长≥40厘米,二级茎长30-40厘米,三级茎长≤30厘米。
-
茎色:金荞麦种茎的茎色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茎色为黄绿色,二级茎色为淡黄绿色,三级茎色为黄褐色。
-
茎节:金荞麦种茎的茎节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茎节间距≥1.5厘米,二级茎节间距1.0-1.5厘米,三级茎节间距≤1.0厘米。
-
茎病:金荞麦种茎的茎病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无病斑,二级病斑面积≤5%,三级病斑面积>5%。
标准实施
DB50/T 1331-2022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级部门、公司、种植户等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金荞麦种茎的生产、收购、销售和检验。
标准意义
DB50/T 1331-2022《金荞麦种茎质量分级》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规范金荞麦种茎的生产和流通,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该标准也将促进金荞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金荞麦种茎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金荞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大种植户和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该标准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和应用,共同为金荞麦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