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660-2010标准深度解析,大球盖菇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详解
《DB37/T 1660-2010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无公害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以科学方法指导大球盖菇的无公害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全文深入解析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从业者提供实用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也日渐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球盖菇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口感极佳的珍贵食用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为了确保大球盖菇的质量与安全,我国制定了DB37/T 1660-2010《无公害食品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这一行业标准,本文将对此标准进行详细解读,旨在帮助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大球盖菇的无公害生产技术。
DB37/T 1660-2010《无公害食品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大球盖菇生产的无公害食品标准,自2010年发布实施以来,它明确了无公害大球盖菇生产的技术要求,涵盖了产地环境、菌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运输与储存等多个方面。
产地环境
-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大球盖菇的生产需选择气候宜人、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的区域,理想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温度在10-20℃之间,年降水量在800-1500毫米。
-
土壤条件:土壤pH值应维持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应超过2%,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佳。
-
环境保护: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防止环境污染。
菌种选择
-
菌种来源:应选择具有优良特性、抗病性强、产量高的菌种。
-
菌种质量:菌种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确保无病原菌和杂菌污染。
栽培管理
-
栽培方式:可采取袋栽、畦栽、床栽等多种栽培方式。
-
栽培材料:选用优质的栽培基质,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
-
栽培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严格控制光照、通风等条件。
病虫害防治
-
预防为主:加强栽培管理,改善菇房卫生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定,合理使用农药,防止农药残留。
采收与包装
-
采收标准:大球盖菇成熟时,菌盖直径达到5-8厘米,菌柄长度适中,色泽鲜亮。
-
采收方法:采用手工采收,避免损伤菇体。
-
包装:使用保鲜膜、塑料袋等材料进行包装,保持菇体新鲜。
运输与储存
-
运输:采用冷藏、通风等运输方式,确保菇体新鲜。
-
储存:储存温度控制在0-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
DB37/T 1660-2010《无公害食品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大球盖菇的无公害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应严格遵守该标准,确保大球盖菇的质量与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食用菌产品,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大球盖菇生产的监管,确保无公害大球盖菇的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