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种植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解析

团体标准 604
《DB13/T 758.1-2006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针对白术种植技术进行详细解析,涵盖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标准与规范,包括土壤管理、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旨在指导农民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白术种植。

随着公众对健康养生意识的日益增强,中药材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白术,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的瑰宝之一,以其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多重功效,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确保白术的质量与安全,我国制定了《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中的DB13/T 758.1-2006标准,该标准针对白术的种植提出了详尽的技术规范,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协助种植者提升白术的产量与品质。

白术种植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解析,白术种植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解析,2,技术规程,健康养生,第1张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DB13/T 758.1-2006第1部分:白术,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白术种植制定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以生产无公害中药材为目标,对白术的种植环境、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旨在提升白术的品质与产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种植环境

土壤要求

白术适宜在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以壤土或沙壤土为佳,土壤pH值宜保持在5.5-6.5之间。

气候要求

白术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较弱,年降水量应在800-1200毫米之间。

种植区域

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生态环境优越的区域进行种植。

选择

来源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白术品种。

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50℃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出晾干。

田间管理

整地

播种前,深翻土地,施足底肥,确保土壤细碎、平整。

播种

白术播种多在春季进行,选择晴朗天气,播种深度2-3厘米,行距20-25厘米,株距10-15厘米。

浇水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前适当浇水,出苗后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

施肥

白术生长期间,需施足底肥和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中耕除草

生长期间,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

间苗

当白术幼苗长到3-4片叶时,进行间苗,保留壮苗。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白术易受根腐病、病害等侵袭,发现病害时,及时清除病株,并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虫害防治

白术易受地老虎、蚜虫等虫害侵袭,发现虫害时,及时清除虫害,并使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喷洒。

采收与加工

采收

白术一般在种植后年秋季采收,选择晴天挖取白术根茎。

加工

将采收的白术根茎洗净、晾干,去除杂质,晒干或烘干。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DB13/T 758.1-2006第1部分:白术,为白术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种植者能有效提升白术的产量与品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