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DB13/T 802-2006推动产业发展

团体标准 602
《DB13/T 802-2006 绒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旨在通过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动绒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率,保障绒山羊产品质量,为绒山羊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绒山羊产业的迅猛发展,制定并严格执行绒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显得尤为关键,DB13/T 802-2006 绒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作为我国绒山羊产业的核心技术标准,为绒山羊的标准化养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绒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DB13/T 802-2006推动产业发展,绒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DB13/T 802-2006推动产业发展,2,技术规程,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规程背景

绒山羊作为我国独有的优质畜种,其绒毛以其保暖、轻盈、透气等卓越特性而备受青睐,市场需求旺盛,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品种退化、疫病频发、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提升绒山羊养殖水平,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于2006年正式发布了DB13/T 802-2006 绒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规程主要内容

  1. 适用范围:本规程涵盖了绒山羊的饲养、繁殖、疫病防治、饲料加工、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环节。
  2. 品种选择:规程强调养殖户应选择适应性强、产绒量高、抗病力好的绒山羊品种,如阿尔泰绒山羊、宁夏绒山羊等。
  3. 饲养管理:规程对饲养环境、饲料配方、饲养密度、疫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绒山羊在清洁、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营养均衡,避免拥挤和踩踏。
  4. 繁殖管理:规程详细规定了绒山羊的繁殖技术、配种时间、产羔期管理,以保障繁殖成功率。
  5. 疫病防治:规程要求养殖户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确保绒山羊健康生长。
  6. 饲料加工:规程对饲料原料的采购、加工、储存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确保饲料质量。
  7. 产品加工:规程对绒山羊产品的加工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确保产品质量。

实施意义

  1. 提升养殖水平:实施规程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降低疫病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率。
  2.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绒山羊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 保障养殖户利益: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保障其合法权益。

DB13/T 802-2006 绒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绒山羊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各级政府、养殖户和相关企业应携手努力,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共同为我国绒山羊产业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