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768-2006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解读了《DB13/T 768-2006 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甘薯生产的无公害标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甘薯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口感佳的农产品,其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DB13/T 768-2006,对于保障甘薯品质、提升产量、维护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详细解析DB13/T 768-2006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为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3/T 768-2006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DB13/T 768-2006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2,食品安全,技术规程,第1张

DB13/T 768-2006《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适用于辽宁省无公害甘薯生产的全流程,该规程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为基准,结合甘薯的生长发育特性,对甘薯生产的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环节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范。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1. 选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进行种植。
  2.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翻、晒垡,以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3. 种薯选择:选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品质一致的优质种薯。
  4. 种薯消毒:将种薯浸泡于50℃温水中,持续30分钟,以杀灭病原菌。
  5. 种薯催芽:将消毒后的种薯置于温暖、通风、避光的环境中,直至芽长1-2厘米。

种植技术

  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春季3月底至4月初进行播种。
  2.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点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20-30厘米。
  3.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300公斤。
  4. 覆土:播种后,覆盖2-3厘米厚的细土,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甘薯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和涝害。
  2.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以氮、磷、钾为主要肥料。
  3.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4. 中耕除草: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收获与加工

  1. 收获时间:甘薯成熟后,一般在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初收获。
  2. 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挖掘或机械收获,避免损伤薯块。
  3. 加工:将收获的甘薯进行筛选、清洗、切块、蒸熟等加工处理。

DB13/T 768-2006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甘薯无公害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加强甘薯生产管理,提升甘薯品质,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贡献力量,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推动我国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