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584-2012标准剖析,陶制餐具质量与安全规范详解

团体标准 602
《DB13/T 1584-2012标准解读》针对陶制餐具的质量与安全规范进行详细阐述,内容涵盖原料选取、生产过程、成品检测等多方面,旨在确保陶制餐具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健康和餐具安全的需求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陶制餐具凭借其独特的质感和环保特性,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上陶制餐具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何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健康的陶制餐具呢?这就离不开我国制定的DB13/T 1584-2012标准,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标准,帮助消费者了解陶制餐具的质量与安全规范。

DB13/T 1584-2012标准概述

DB13/T 1584-2012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陶制餐具质量与安全规范的行业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并于2012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陶制餐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陶制餐具的分类

根据DB13/T 1584-2012标准,陶制餐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陶制碗: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皿,如饭碗、汤碗等。
  2. 陶制盘: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皿,如菜盘、盘等。
  3. 陶制杯:用于盛放饮料的器皿,如茶杯、咖啡杯等。
  4. 陶制壶:用于盛放液体或煮茶的器皿,如茶壶、咖啡壶等。
  5. 其他陶制餐具:除上述几类以外的陶制餐具。

陶制餐具的技术要求

DB13/T 1584-2012标准对陶制餐具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要求:陶制餐具应选用无毒、无害、耐高温、耐腐蚀的陶瓷材料。
  2. 形状和尺寸要求:陶制餐具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变形、裂纹、砂眼等缺陷。
  3. 耐热性要求:陶制餐具在经受一定温度变化时,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缺陷。
  4. 耐化学性要求:陶制餐具在接触酸性、碱性、盐类等化学物质时,不应发生溶出、腐蚀等现象。
  5. 耐污染性要求:陶制餐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应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气味变化等污染现象。

陶制餐具的检验规则

DB13/T 1584-2012标准规定了陶制餐具的检验规则,包括以下内容:

  1. 抽样检验:生产单位应按批号进行抽样检验,检验样品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2. 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包括材料、形状、尺寸、耐热性、耐化学性、耐污染性等。
  3.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应符合标准要求,如化学分析、物理等。
  4. 检验结果判定: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产品应予以淘汰。

陶制餐具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 标志:陶制餐具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等。
  2. 包装:陶制餐具的包装应保证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并便于消费者识别。
  3. 运输:陶制餐具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挤压,确保产品安全。
  4. 储存:陶制餐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受热、受污染。

DB13/T 1584-2012标准为我国陶制餐具的质量与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消费者在购买陶制餐具时,可参照该标准了解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能,从而选购到放心、健康的餐具,生产企业和销售商也应严格遵守该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