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737-2022红葱栽培技术规程引领产业升级新里程
《DB15/T 2737-2022 红葱栽培技术规程》发布,为红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启产业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特色蔬菜产业正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引擎,红葱,这一兼具独特风味与药用价值的蔬菜,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规范红葱的栽培技术,提升红葱的产量与品质,促进红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红葱栽培技术规程》(DB15/T 2737-2022),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旨在为红葱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红葱栽培技术规程》(DB15/T 2737-2022)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红葱栽培的行业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并负责管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红葱的品种选择、栽培环境、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储藏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红葱栽培的标准化水平,确保红葱的产量与品质。
品种选择
红葱品种丰富多样,种植者应根据红葱的生长习性、产量和品质等指标,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规程推荐使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如“红葱1号”、“红葱2号”等。
栽培环境
红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但耐寒性较弱,栽培红葱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土壤pH值以5.5-6.5为宜,避免重茬。
播种
- 播种时间:红葱播种通常在春季进行,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5厘米。
-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2-3公斤。
田间管理
- 浇水:红葱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 施肥:红葱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而定。
- 中耕除草:定期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 搭架:红葱生长过程中,为防止倒伏,可进行搭架。
病虫害防治
- 病害:红葱易受叶斑病、疫病等病害侵害,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农药。
- 虫害:红葱易受地下害虫、蚜虫等侵害,防治方法包括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虫害发生。
采收及储藏
- 采收:红葱采收时间一般在植株高度达到30-40厘米时,选择晴天进行。
- 储藏:采收后的红葱应晾晒至表面干燥,进行储藏,储藏温度以0-5℃为宜,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
《红葱栽培技术规程》(DB15/T 2737-2022)的发布,为红葱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红葱产量和品质,推动红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种植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栽培方案,为我国红葱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