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552-2022规程解读,大兴安岭北麓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详解与应用
《DB15/T 2552-2022》规程详细解析了大兴安岭北麓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包括病害识别、防治措施及实际应用,旨在提升马铃薯产量与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马铃薯作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工业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备受关注,大兴安岭北麓地区作为我国马铃薯种植的关键区域,虽然气候与土壤条件对其生长提出了挑战,但马铃薯病害问题尤为突出,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提升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我国最新发布了《大兴安岭北麓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15/T 2552-2022),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马铃薯种植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大兴安岭北麓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15/T 2552-2022)对马铃薯主要病害的识别、监测、防治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范,该规程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大兴安岭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的病害防治工作。
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常见且危害极大的病害,主要侵袭叶片、茎蔓和块茎,以下为防治该病的具体技术: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晚疫病具有抗性的马铃薯品种是防治的关键。
- 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来源。
-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化学药剂如波尔多液、霜脲·锰锌等进行防治。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以下为防治该病的具体技术: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早疫病具有抗性的马铃薯品种。
- 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来源。
-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化学药剂如代森锰锌、多菌灵等进行防治。
马铃薯黑痣病
马铃薯黑痣病主要影响块茎,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以下为防治该病的具体技术: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黑痣病具有抗性的马铃薯品种。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润,降低病害发生。
-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化学药剂如代森锰锌、多菌灵等进行防治。
防治效果评价
为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性,以下方法可用来评价防治效果:
- 观察病害发生情况:定期监测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 检测病原菌数量: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数量,评估防治效果。
- 调查产量和品质:在防治结束后,调查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评估防治效果。
《大兴安岭北麓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15/T 2552-2022)为马铃薯种植者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品种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价,从而确保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