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DB14/87-2001深度解读与实际应用指南
《DB14/87-200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是一份针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范文件,它详细解读了规范的内容,包括生产管理、环境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旨在指导农民和企业按照规范进行生产,确保农产品无公害、安全、优质,该规范对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前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已经成为确保食品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的关键途径,2001年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DB14/87-2001)作为我国首部此类规范,对于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流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概述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DB14/87-2001)由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于2001年正式发布,该规范详细阐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定义、生产标准、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主要内容
无公害农产品的定义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严格限制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健康。
生产标准
- 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质量优良、土壤质量合格的区域。
- 投入品使用: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遵循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
- 生产过程: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质量控制
- 产品抽样检验:对无公害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 生产记录:建立详细的生产记录,包括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收获等。
检验方法
- 感官检验: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方法,对农产品进行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的检验。
- 理化检验: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
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施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有助于降低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增强市场竞争力
无公害农产品因其质量安全、健康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实施该规范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无公害农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DB14/87-2001)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应共同努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实施,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作出贡献。(本文共计16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