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绿盲蜷防治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14/T 2617-2022 枣树绿盲蜷防治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一文,详细解读了该规程的内容,包括绿盲蜷的防治方法、技术流程和实施要点,文章结合实际应用案例,阐述了规程在实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枣树种植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指导。

随着我国枣树产业的迅猛发展,枣树病虫害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绿盲蜷这种对枣树生长影响极大的害虫,给枣农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遏制绿盲蜷的蔓延和破坏,我国制定了DB14/T 2617-2022《枣树绿盲蜷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有效策略。

枣树绿盲蜷防治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指南,枣树绿盲蜷防治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指南,2,2022,技术规程,第1张

DB14/T 2617-2022《枣树绿盲蜷防治技术规程》概述

DB14/T 2617-2022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枣树绿盲蜷防治的行业标准,自2022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明确了枣树绿盲蜷防治的原则、方法、效果评价等核心内容,为枣农提供了科学、实用的防治指南。

枣树绿盲蜷防治技术规程解读

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强调预防,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以降低绿盲蜷的发生和危害。
  2. 科学用药,合理施药:根据绿盲蜷的发生规律和特点,科学选择农药,合理施药,确保防治效果。
  3.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在防治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加强枣树栽培管理,提高枣树抗病虫害能力,清除枣园杂草,减少绿盲蜷的栖息地。
  2. 物理防治:利用绿盲蜷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其趋化性,设置糖醋液诱杀成虫。
  3. 生物防治:利用绿盲蜷的天敌,如捕食性天敌、性天敌等,降低其种群密度。
  4. 化学防治:根据绿盲蜷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执行。

防治效果评价

  1. 评价标准:根据绿盲蜷的发生程度、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防治效果等指标,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
  2. 评价方法:采用调查法、监测法、实验室检测法等方法,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

枣树绿盲蜷防治技术规程应用实践

  1. 加强枣树栽培管理:提高枣树抗病虫害能力,合理施肥、浇水,保持枣园土壤肥沃、透气良好。
  2. 清除枣园杂草:减少绿盲蜷的栖息场所,定期修剪枣树,清除病枝、病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 物理防治:设置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成虫,在绿盲蜷发生高峰期,加大诱杀力度。
  4. 生物防治:引入绿盲蜷的天敌,降低其种群密度,在枣园内设置天敌繁殖基地,提高天敌数量。
  5. 化学防治:根据绿盲蜷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执行。
  6. 加强防治效果监测: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根据防治效果,对防治措施进行优化,提高防治效果。

DB14/T 2617-2022《枣树绿盲蜷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枣树绿盲蜷防治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枣农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防治措施,降低绿盲蜷的发生和危害,确保枣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2202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