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缓控释掺混肥施用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2
《DB63/T 2103-2023 小麦缓控释掺混肥施用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实践探讨》一文对最新小麦缓控释掺混肥施用技术规范进行了解读,并深入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方法,旨在提高小麦施肥效率和作物产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施肥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为此,我国发布了DB63/T 2103-2023《小麦缓控释掺混肥施用技术规范》,为小麦施肥提供了更为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小麦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小麦缓控释掺混肥施用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研究,小麦缓控释掺混肥施用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研究,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DB63/T 2103-2023 小麦缓控释掺混肥施用技术规范概述

DB63/T 2103-2023《小麦缓控释掺混肥施用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小麦缓控释掺混肥施用的地方标准,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小麦缓控释掺混肥的施用原则、施肥方法、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深度等关键技术要求,旨在提升小麦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范解读

施用原则

  1. 科学配比:依据小麦需肥规律,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确保小麦生长所需。
  2. 施肥策略:遵循“前轻后重、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提升肥料利用率。
  3. 因地制宜:根据土壤肥力、小麦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施肥方法

  1. 基肥:在小麦播种前,将缓控释掺混肥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并进行深翻入土。
  2. 追肥: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情况,适量追施缓控释掺混肥。

施肥量

  1. 基肥: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目标,一般每亩施用缓控释掺混肥50-100公斤。
  2. 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情况,一般每亩追施缓控释掺混肥20-30公斤。

施肥时期

  1. 基肥:在小麦播种前30-45天施用。
  2. 追肥: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施用。

施肥深度

  1. 基肥:深翻入土,深度一般在15-20厘米。
  2. 追肥:撒施于土壤表面,深翻入土,深度一般在10-15厘米。

应用实践探讨

提高肥料利用率

  1. 减少氮素挥发:缓控释掺混肥可以减少氮素挥发,降低土壤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2. 营养元素缓慢释放:磷、钾等营养元素在缓控释掺混肥中得以缓慢释放,有利于小麦吸收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1. 降低大气污染:缓控释掺混肥减少氮素挥发,降低大气污染。
  2. 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施肥量,降低土壤和地下水中氮、磷等污染物浓度。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提升产量与品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2.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DB63/T 2103-2023《小麦缓控释掺混肥施用技术规范》为小麦施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