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5
《DB53/T 1083-2022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介绍了小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控方法等,旨在帮助农业生产者有效防治小菜蛾,保障蔬菜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十字花科蔬菜作为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品质日益受到重视,小菜蛾作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对蔬菜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遏制小菜蛾的蔓延,保障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DB53/T 1083-2022),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022版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2022版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2,2022,现代化,第1张

DB53/T 1083-2022规程概述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针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制定的一项行业标准,该规程详细阐述了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原则和具体技术措施,为我国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性

小菜蛾隶属于鳞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成虫体型小巧,翅膀呈灰褐色,具有醒目的白色斑纹,幼虫体长1.5-2厘米,呈黄绿色,体表覆盖细小毛刺,小菜蛾幼虫以蔬菜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成网状,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和产量。

发生规律

小菜蛾一年可发生多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一年发生4-6代;南方地区则可达7-8代,小菜蛾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当温度适宜、湿度较高时,小菜蛾繁殖速度加快,发生程度加重。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

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防治小菜蛾时,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 科学用药,合理施药:在防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科学用药,合理施药,确保防治效果。

具体技术措施

  1. 农业防治

    • 合理轮作: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实行轮作制度,降低小菜蛾的发生。
    •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枯枝落叶,减少小菜蛾的越冬场所。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提高蔬菜抗病能力。
  2.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利用小菜蛾的天敌,如捕食螨等,控制小菜蛾的发生。
    • 生物农药:选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等,降低小菜蛾的繁殖能力。
  3. 物理防治

    • 黄板诱杀:在田间设置黄板,利用小菜蛾对黄板的趋性,诱杀成虫。
    • 黑光灯诱杀:利用小菜蛾对黑光灯的趋性,诱杀成虫。
  4. 化学防治

    • 选择高效低毒农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虫酰肼等,降低小菜蛾的发生。
    • 合理施药:根据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合理施药,确保防治效果。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小菜蛾的发生,保障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安全,还需加强技术研究,提高防治效果,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2022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