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454-2023,蓝莓基质栽培新规程,推动蓝莓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2
《DB22/T 3454-2023 蓝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发布,为蓝莓产业提供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准,推动蓝莓种植技术升级,助力产业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蓝莓产业的迅猛发展,栽培技术亦日新月异,为规范蓝莓基质栽培技术,提升蓝莓产量与品质,推动蓝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最新发布了DB22/T 3454-2023《蓝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蓝莓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22/T 3454-2023《蓝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蓝莓基质栽培的行业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该规程对蓝莓基质栽培的土壤选择、基质配制、栽植技术、水分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

土壤选择与基质配制

土壤选择

蓝莓对土壤条件要求严格,适宜生长在pH值4.5-5.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需达到2%以上,且排水性能要好。

基质配制

蓝莓基质可以采用泥炭、珍珠岩、蛭石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一般比例为:泥炭60%,珍珠岩30%,蛭石10%,根据实际情况,比例可适当调整。

栽植技术

栽植时间

蓝莓栽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此时气温逐渐回暖,有利于植株生长。

栽植密度

蓝莓栽植密度一般为每亩1000-1500株,行距2-3米,株距1-1.5米。

栽植方法

栽植前,需挖好栽植穴,深度40-50厘米,直径60-70厘米,将基质填入穴中,踏实后栽入植株,填土至根颈处,轻轻压实,浇透水。

水分管理

浇水频率

蓝莓需水量较大,尤其在生长旺盛期和果实成熟期,一般每周浇水1-2次,保持土壤湿润。

浇水方法

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

施肥技术

施肥原则

根据蓝莓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一般每年施肥3-4次,分别在春季、夏季、秋季和果实成熟期。

施肥方法

采用叶面喷施和土壤施肥相结合的方式,叶面喷施可选用0.2%-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土壤施肥可选用复合肥或有机肥。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蓝莓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根腐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传播;药剂防治,可选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虫害防治

蓝莓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虫害发生;物理防治,如黄板诱捕;药剂防治,可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

蓝莓成熟期一般在6-8月份,可根据果实颜色、硬度等指标确定采收时间。

采收方法

采用人工采摘,避免损伤果实。

加工方法

蓝莓加工方法多样,如鲜食、果汁、果酱、果酒等,加工过程中,注意保持果实新鲜,避免污染。

DB22/T 3454-2023《蓝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蓝莓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广大蓝莓种植者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该规程,提高蓝莓栽培技术水平,为我国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