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梨园病虫害管理的权威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11/T 1050-2021 梨小食心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梨园管理者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梨小食心虫监测与防治方法,旨在指导梨园守护者有效防控病虫害,保障梨树健康生长,提升梨果品质。

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病虫害的防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在众多害虫中,梨小食心虫作为梨树生产的一大害敌,其监测与防治问题一直是梨农关注的焦点,为了规范梨小食心虫的监测与防治工作,我国正式颁布了DB11/T 1050-2021《梨小食心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解读梨小食心虫的监测与防治技术,为梨园守护者提供一份实用指南。

梨小食心虫概述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隶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严重危害梨树果实的害虫,其幼虫在梨果内蛀食,导致果实品质下降,产量锐减,在我国,梨小食心虫主要分布在北方梨产区,对梨树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DB11/T 1050-2021规程主要内容

监测方法

DB11/T 1050-2021规程明确了梨小食心虫的监测方法,包括:

  1. 成虫监测:采用灯光诱捕法、性素诱捕法等,监测成虫发生动态。
  2. 幼虫监测:通过梨果、梨树叶片等,了解幼虫发生情况。

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结合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综合防治梨小食心虫。
  2. 科学用药,合理施药:根据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施药。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加强梨园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梨小食心虫的栖息环境。
  2. 物理防治:利用灯光、性素等诱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降低梨小食心虫的种群数量。
  4. 化学防治:根据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梨小食心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要点

加强监测,掌握虫情动态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栽培管理等密切相关,梨农应定期监测梨园虫情,掌握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合理用药,降低农药残留

在防治梨小食心虫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选择农药,避免过度依赖化学防治,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降低农药残留,确保果实品质。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梨园生态环境

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梨园生态环境,降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如合理修剪梨树,提高透光性,减少害虫的栖息环境。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梨园生态效益

在梨小食心虫防治过程中,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提高梨园生态效益,实现梨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DB11/T 1050-2021《梨小食心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梨园守护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遵循规程,采取科学的监测与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保障梨树生产的稳定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