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程引领,DB32/T 4394-2022 梨火疫病监测与检测技术,护航梨树健康产业发展
《DB32/T 4394-2022 梨火疫病监测与检测技术规程》发布,旨在保障梨树健康,助力梨产业迈向新篇章,通过规范监测与检测技术,提升梨树病虫害防治水平。
随着梨树产业的蓬勃发展,梨火疫病作为一种普遍的梨树病害,对梨树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遏制梨火疫病的发生与扩散,我国精心制定了《梨火疫病监测与检测技术规程》(DB32/T 4394-2022),本文将全面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梨树种植者提供科学、规范的防治指导。
规程背景
梨火疫病是梨树的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病害,其病原体为真菌,主要侵袭梨树的叶片、枝条和果实,近年来,在我国梨树主产区,梨火疫病频发,给梨树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强化梨火疫病的监测与防治,确保梨树产业的稳健发展,我国出台了《梨火疫病监测与检测技术规程》。
适用范围
本规程明确了梨火疫病的监测与检测方法,适用于我国梨树种植区的梨火疫病监测与防治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程参照以下文件:
- GB/T 30000.2-20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第2部分:梨
- GB/T 5009.119-2003 梨果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
- GB/T 5009.120-2003 梨果中百菌清残留量的测定
监测方法
- 症状观察:定期对梨树进行实地调查,仔细观察叶片、枝条和果实上的病斑特征,以判断梨火疫病的发生情况。
- 病原菌检测:采用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对疑似病样进行病原菌检测。
检测方法
- 分离培养:将疑似病样置于PDA培养基上,在28℃恒温条件下培养,观察菌落特征,鉴定病原菌。
- 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PCR、RT-PCR等方法,检测梨火疫病病原菌的DNA或RNA。
防治措施
- 农业防治:加强梨树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梨树抗病能力。
-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按照规程进行喷雾防治。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菌拮抗菌等生物方法,控制梨火疫病的发生。
实施意义
《梨火疫病监测与检测技术规程》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提升梨树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保障梨农的经济利益。
- 为梨树种植者提供科学、规范的防治指导,降低梨火疫病的发病率。
- 促进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梨火疫病监测与检测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梨树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我们希望广大梨树种植者能够严格遵守规程,加强梨火疫病的监测与防治,为我国梨树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