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347-2023标准指导下的高山豇豆绿色食品栽培技术提升
根据DB50/T 1347-2023标准,本规程旨在提升高山豇豆栽培技术,确保绿色食品品质,通过优化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有机肥施用等措施,提高豇豆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高山豇豆,作为一款优质的绿色食品,其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对于确保其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将依据DB50/T 1347-2023标准,深入探讨高山豇豆的栽培技术规程,旨在提升绿色食品的品质。
DB50/T 1347-2023标准概述
DB50/T 1347-2023标准是《绿色食品 高山豇豆栽培技术规程》的具体规范,详细规定了高山豇豆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与贮藏等方面的要求,以下将逐一展开论述。
高山豇豆栽培技术规程
产地环境
- 地理位置:高山豇豆适宜在海拔800-2000米的山区进行栽培。
- 土壤条件:选择排水性能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
- 气候条件:高山豇豆喜温凉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5-25℃。
品种选择
- 品种特性:应选择抗病性强、品质优良、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品种。
- 绿色食品标准:所选品种应满足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确保无农药残留。
栽培技术
- 播种:播种前需进行消毒处理,采用条播或点播的方式,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足底肥,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追肥时机为苗期、花期和结荚期。
-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积水。
- 整枝:适时摘心,促进侧枝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 防虫害: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病虫害防治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菌等生物资源,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 物理防治:利用能量、人工捕虫等方法,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防治。
收获与贮藏
- 收获:当豇豆豆荚饱满、颜色鲜亮时,及时收获。
- 贮藏:对收获的豇豆进行预冷处理,然后进行冷藏或气调贮藏。
遵循DB50/T 1347-2023标准,制定高山豇豆栽培技术规程,对于提高绿色食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可以确保高山豇豆的品质和产量,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这无疑为我国高山豇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