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411-2023再生稻套种紫云英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研究
《DB34/T 4411-2023 中粒再生稻套种紫云英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探讨》一文解析了中粒再生稻与紫云英套种的技术规程,探讨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一项名为《中粒再生稻套种紫云英技术规程》(DB34/T 4411-2023)的省级地方标准应运而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DB34/T 4411-2023规程概览
《DB34/T 4411-2023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中粒再生稻套种紫云英技术制定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中粒再生稻套种紫云英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指标等,旨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要求
- 品种选择:中粒再生稻需选择抗病、抗倒伏、高产的品种;紫云英则需选择适应性广、生长势强、高产的品种。
- 土壤条件:适宜种植中粒再生稻和紫云英的土壤应具备以下条件:pH值在5.5-7.0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壤肥力中等。
- 播种时间:中粒再生稻套种紫云英的最佳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月至4月。
操作流程
- 播种前准备:深耕土壤,施足底肥,整地做畦。
- 播种:中粒再生稻采用特定方式,每亩播种量约为2.5公斤;紫云英采用撒播方式,每亩播种量约为1公斤。
- 田间管理:中粒再生稻和紫云英生长期间,需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施肥、灌溉等。
- 收割:中粒再生稻在成熟期收割,紫云英在开花期收割。
质量指标
- 中粒再生稻产量:每亩产量应达到500公斤以上。
- 紫云英产量:每亩产量应达到100公斤以上。
规程应用探讨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中粒再生稻套种紫云英技术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中粒再生稻的高产量和抗病性,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紫云英作为优质绿肥,能提升土壤肥力,为后续作物提供充足养分。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34/T 4411-2023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轮作,降低病虫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推广应用前景
随着规程的推广,中粒再生稻套种紫云英技术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计在未来几年,该技术将在各地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B34/T 4411-2023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深入解析规程内容,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加大规程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该技术的认知度和应用水平,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