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羽扇豆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
《DB36/T 1679-2022稻田羽扇豆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稻田羽扇豆种植提供了一套标准化技术流程,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羽扇豆产量和品质,促进稻田生态农业发展,规程解读详细阐述了各项技术要点,便于实际应用推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稻田羽扇豆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功能作物,其种植与利用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DB36/T 1679-2022《稻田羽扇豆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为我国稻田羽扇豆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DB36/T 1679-2022《稻田羽扇豆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旨在规范稻田羽扇豆的种植与利用,提升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规程适用于我国稻田羽扇豆的种植区域,涵盖了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各个环节。
规程主要内容
选种
稻田羽扇豆的选种是确保产量与品质的基础,规程要求选择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并关注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指标。
播种
稻田羽扇豆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播种前需进行土地整理,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1.5公斤,播种深度为2-3厘米。
田间管理
稻田羽扇豆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
施肥:稻田羽扇豆对氮、磷、钾的需求较高,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肥,一般每亩施用纯氮10-15公斤、五氧化二磷5-7公斤、氧化钾7-10公斤。
-
灌溉:稻田羽扇豆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灌溉应根据天气、土壤湿度等因素灵活调整。
-
除草:稻田羽扇豆生长期间要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羽扇豆竞争养分。
-
病虫害防治:稻田羽扇豆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锈病、蚜虫等,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收获
稻田羽扇豆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当豆荚变黄、成熟时进行,收获后要及时晾晒、脱粒,确保质量。
规程应用的重要性
提高产量和品质
DB36/T 1679-2022《稻田羽扇豆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为稻田羽扇豆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田羽扇豆具有固氮、改良土壤、减少化肥使用等作用,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稻田羽扇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种植稻田羽扇豆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DB36/T 1679-2022《稻田羽扇豆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稻田羽扇豆的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提高稻田羽扇豆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