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分类标准DB1306/T 201-2022深度解析,推动行业革新迈向新高峰
《DB1306/T 201-2022 预制菜分类标准》解读发布,为预制菜行业提供分类依据,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引领行业迈向新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行业应运而生,并逐渐崭露头角,为了规范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预制菜产品的质量,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DB1306/T 201-2022《预制菜分类》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预制菜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及意义
背景介绍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日益旺盛,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预制菜行业存在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启动了预制菜分类标准的制定工作。
意义
DB1306/T 201-2022《预制菜分类》标准的发布,对预制菜行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 规范行业秩序,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明确了预制菜的分类体系,有助于企业按照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 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保障消费者权益,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选购预制菜产品的依据,有助于消费者理性消费。
-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标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预制菜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解读
预制菜定义
根据DB1306/T 201-2022标准,预制菜是指以农、畜、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过预加工、预包装,便于消费者直接食用或简单加工的食品。
预制菜分类体系
标准将预制菜分为以下五大类:
- 即食类:可直接食用,无需加热或简单加热即可食用的预制菜。
- 即热类:需加热后才能食用的预制菜。
- 即烹类:需烹饪后才能食用的预制菜。
- 即配类:需搭配食材烹饪后才能食用的预制菜。
- 即调类:需调味后才能食用的预制菜。
分类依据
标准根据预制菜产品的原料、加工工艺、食用方式等因素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 原料:包括农、畜、水产品等。
- 加工工艺:包括预加工、预包装等。
- 食用方式:包括直接食用、加热、烹饪、搭配、调味等。
标准实施与推广
实施范围
DB1306/T 201-2022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预制菜生产、销售等相关单位。
推广措施
-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行业认知,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预制菜行业对标准的认知。
- 加强监管,确保标准落实,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预制菜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标准生产、销售。
- 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推动行业进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为行业进步贡献力量。
DB1306/T 201-2022《预制菜分类》标准的发布,为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标准的引领下,预制菜行业将朝着规范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制菜行业将为我国食品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便捷的预制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