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078-2023新标准解析,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规范

团体标准 602
新标准DB11/T 2078-2023对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设置与运行进行规范,旨在提升建筑垃圾处理效率,保护环境,标准涵盖场所选址、设计、运行管理等关键环节,强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的产量也逐年攀升,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处理这些垃圾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规范建筑垃圾的处置流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设置与运行规范》(DB11/T 2078-2023),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1/T 2078-2023新标准解析,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规范,DB11/T 2078-2023新标准解析,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规范,2,2022,2023,第1张

规范背景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装修、拆除等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的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22年的产量已超过30亿吨,大量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规范,对于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适用范围

DB11/T 2078-2023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设置与运行管理。

术语和定义

规范对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填埋场等术语进行了定义,明确了相关概念。

场地设置要求

规范对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场地设置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场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环境适宜、资源丰富的地区。
  2. 场地应具备一定的规模,以满足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的需求。
  3. 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防渗、防尘、防火、防盗等设施。

运行管理要求

规范对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运行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保运行管理规范有序。
  2. 加强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3. 对建筑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定期对消纳处置场所进行保养,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监测与评估

规范要求对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包括:

  1. 建筑垃圾产生量、消纳量、资源化利用率等指标的监测。
  2. 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噪声、粉尘、废水等。
  3. 对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规范实施与意义

DB11/T 2078-2023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以下方面:

  1. 规范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设置与运行,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2. 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3. 促进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4. 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依据,加强行业监管。

《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设置与运行规范》的发布,对于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共同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标签: 220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