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象甲防控技术规程发布,助力油茶产业安全发展

团体标准 604
《DB44/T 2345-2021 油茶象甲种群监测及防控技术规程》是保障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规范监测和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油茶象甲种群,维护油茶产业稳定。

在我国广袤的山水之间,油茶树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它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随着油茶产业的迅猛发展,油茶象甲(Agriotes spretus)等害虫的防治问题逐渐凸显,为有效遏制油茶象甲的蔓延,确保油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44/T 2345-2021《油茶象甲种群监测及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油茶象甲防控技术规程发布,助力油茶产业安全发展,油茶象甲防控技术规程发布,助力油茶产业安全发展,2,技术规程,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规程制定背景

油茶象甲危害加剧

油茶象甲作为我国油茶产业的一大害虫,其幼虫对油茶果实的侵害严重,不仅导致果实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能致植株死亡,对油茶产业构成巨大威胁。

传统防治方法局限性

长期以来,化学防治虽能在短期内降低害虫密度,但长期依赖化学农药不仅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还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防控需求迫切

为有效控制油茶象甲种群,亟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监测、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监测技术

规程详细规定了油茶象甲种群监测的方法,包括样地设置、调查时间、调查方法等,旨在通过实时监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防治技术

规程提出了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在内的多种防控技术。

化学防治

根据不同生长期和防治对象,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油茶象甲种群密度。

物理防治

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人工摘除等方法,减少害虫数量。

防控措施

规程强调加强监测、合理用药、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关键措施。

实施意义

保障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实施DB44/T 2345-2021规程,可以有效控制油茶象甲种群,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助力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规程倡导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农民收益

科学防控油茶象甲,降低产量损失,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DB44/T 2345-2021《油茶象甲种群监测及防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油茶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我们期待各级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严格执行规程,共同守护这片绿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