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621-2022 平菇袋料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7
《DB61/T 1621-2022 平菇袋料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详细介绍了平菇袋料栽培的规程,包括选种、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等环节,该指南旨在帮助农民和从业者提高平菇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栽培。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正迎来迅猛发展,平菇,作为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平菇袋料栽培技术,提升平菇产量与品质,我国制定了DB61/T 1621-2022《平菇袋料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关键事项。

DB61/T 1621-2022 平菇袋料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DB61/T 1621-2022 平菇袋料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2022,现代化,第1张

DB61/T 1621-2022规程概述

DB61/T 1621-2022《平菇袋料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平菇袋料栽培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22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对平菇袋料栽培的原料选择、灭菌、接种、发菌、出菇、采收、保鲜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平菇栽培的标准化水平,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平菇袋料栽培技术规程解读

原料选择

平菇袋料栽培的原料主要包括棉籽壳、玉米芯、麦秆、稻草等,根据DB61/T 1621-2022规程,原料需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并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灭菌

灭菌是平菇袋料栽培的关键环节,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规程要求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温度为121℃,时间为1小时。

接种

接种是平菇生长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产量与品质,规程要求接种前对菌种进行检验,确保菌种纯度和活力;接种时,应选择无杂菌、无病虫害的菌袋,并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接种。

发菌

发菌期间,应保持菌袋温度在22-25℃,湿度在60%-70%,根据规程,发菌时间一般为7-10天,发菌期间,需注意观察菌袋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出菇

出菇阶段是平菇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规程要求出菇温度控制在15-18℃,湿度在85%-95%,出菇期间,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病害发生。

采收

平菇采收时应选择菇体饱满、色泽鲜亮、无病虫害的菇体,根据规程,平菇采收周期一般为7-10天。

保鲜及病虫害防治

平菇采收后,应尽快进行保鲜处理,延长货架期,规程要求采用低温保鲜、气调保鲜等方法,并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平菇品质。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平菇栽培的标准化水平。
  2. 选择优质原料,保证平菇品质。
  3. 加强菌种管理,确保菌种纯度和活力。
  4. 适时调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为平菇生长提供适宜条件。
  5. 加强病虫害防治,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6. 采收后及时进行保鲜处理,延长货架期。

DB61/T 1621-2022《平菇袋料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平菇袋料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加强管理,提高平菇产量与品质,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2022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