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DB1308/T 184-2012 解读与实施指南

团体标准 603
《DB1308/T 184-2012 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针对食用菌生产的安全操作规范,该规程详细解读了食用菌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制备、菌丝培养、出菇管理等方面,旨在提高食用菌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攀升,食用菌作为富含营养、口感佳的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为确保食用菌的安全生产,我国制定了《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1308/T 184-2012),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DB1308/T 184-2012 解读与实施指南,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DB1308/T 184-2012 解读与实施指南,2,食品安全,技术规范,第1张

《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概述

《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1308/T 184-2012)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食用菌安全生产的技术规范,自2012年发布实施以来,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提升食用菌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生产场所要求

生产场所需满足以下条件:

  1. 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2. 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3. 温度、湿度适宜,有利于食用菌生长;
  4.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原料要求

  1. 选用优质、新鲜、无污染的原料;
  2. 原料需经过严格筛选,去除杂质;
  3. 原料需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

生产过程要求

  1. 生产设备、工具需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2. 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手套等,防止交叉污染;
  3. 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4. 生产过程需进行记录,确保可追溯。

产品质量要求

  1. 产品需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2. 产品需进行检测,确保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3. 产品包装需符合规定,标识清晰。

《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规范生产过程,优化生产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保障产品质量

严格执行规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通过消毒、检测等手段,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食用菌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1308/T 184-2012)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对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确保食用菌安全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用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