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养殖新篇章,DB14/T 2736-2023 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规范发布
《DB14/T 2736-2023 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规范》发布,旨在推动绿色养殖,确保水环境安全,该规范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池塘养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之一,养殖尾水的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规范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保障水环境安全,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DB14/T 2736-2023 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规范》,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规范背景
池塘养殖尾水主要来源于饲料残渣、排泄物、药物残留等,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威胁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健康,制定科学合理的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规范,对于保护水环境、促进绿色养殖具有深远意义。
适用范围
《DB14/T 2736-2023 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规范》适用于我国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包括养殖池塘、养殖设施和养殖尾水的排放。
处理原则
- 减量化:通过优化养殖模式、改进饲料配方、加强养殖管理等方式,减少养殖尾水的产生量。
- 无害化:对养殖尾水进行有效处理,消除或降低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危害。
- 资源化:将养殖尾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
处理工艺
- 物理处理:包括沉淀、过滤、气浮等,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
- 化学处理:包括混凝、氧化还原、吸附等,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 生物处理:包括好氧、厌氧、生物膜等,利用微生物分解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
处理设施
- 沉淀池:用于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
- 过滤池:用于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油脂、悬浮物等。
- 氧化池:用于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 生物处理池:用于利用微生物分解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
排放标准
养殖尾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水环境安全。
规范实施与推进
- 政府部门:加强对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工作的监管,确保规范的实施。
- 养殖户:按照规范要求,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降低污染风险。
- 研究机构和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养殖尾水处理效果。
- 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
《DB14/T 2736-2023 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规范》的发布,为我国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的实施,有望减少养殖尾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养殖,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推动池塘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为我国水环境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