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灌溉排水技术规范解读及DB42/T 2019-2023应用实务

团体标准 602
《DB42/T 2019-2023虾稻共作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实践,旨在详细阐述虾稻共作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内容,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本规范为虾稻共作提供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灌溉与排水技术体系,以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提高虾稻产量与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虾稻共作这一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DB42/T 2019-2023《虾稻共作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的发布,为虾稻共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灌溉与排水技术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虾稻共作灌溉排水技术规范解读及DB42/T 2019-2023应用实务,虾稻共作灌溉排水技术规范解读及DB42/T 2019-2023应用实务,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DB42/T 2019-2023《虾稻共作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概述

DB42/T 2019-2023《虾稻共作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虾稻共作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地方标准,该规范明确了虾稻共作灌溉与排水的基本原则、设计要求、施工方法、运行管理与等内容,旨在提升虾稻共作的生产效率,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解读

灌溉原则

  1. 节水原则:在满足虾稻共作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 生态原则: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平衡,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高效原则:提升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

排水原则

  1. 排灌结合原则:排水系统与灌溉系统相结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 生态原则: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安全原则:确保排水系统运行安全,防止水患发生。

设计要求

  1. 灌溉系统设计:根据虾稻共作的生产需求,合理确定灌溉面积、灌溉定额、灌溉周期等参数。
  2. 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排水面积、排水定额、排水周期等参数。

施工方法

  1. 灌溉系统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渠道、泵站、管道等设施的施工。
  2. 排水系统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排水沟、排水渠、泵站等设施的施工。

运行管理与

  1. 灌溉系统运行管理:定期检查灌溉设施,确保灌溉系统正常运行。
  2. 排水系统运行管理:定期检查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3. 保养:对灌溉与排水设施进行定期保养,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实践应用

项目实施

以某虾稻共作项目为例,根据DB42/T 2019-2023规范,进行灌溉与排水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与,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保灌溉与排水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

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通过规范化的灌溉与排水技术,提高了虾稻共作的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2. 生态效益:保护了水资源,维护了水生态平衡,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3. 社会效益:推动了虾稻共作产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DB42/T 2019-2023《虾稻共作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为虾稻共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灌溉与排水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灌溉与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与,提高虾稻共作的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