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390-2023,肉兔健康养殖生产技术规范,助力肉兔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DB50/T 390-2023 肉兔健康养殖生产技术规范》发布,为肉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规范养殖技术,提升肉兔养殖水平,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肉兔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为促进肉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养殖水平,确保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DB50/T 390-2023 肉兔健康养殖生产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规范》的背景、内容及其深远意义,旨在为肉兔养殖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肉兔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技术落后、疫病防控不力等因素,肉兔生产效益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亏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肉兔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养殖技术进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规范》应运而生。
《规范》的内容
《规范》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范围:明确了《规范》适用于肉兔养殖场、养殖户及相关技术人员。
-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规范》编写过程中引用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 术语和定义:对肉兔养殖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
- 养殖环境:规定了肉兔养殖场的选址、建设、通风、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
- 饲料营养:明确了肉兔饲料的营养成分、饲养标准、饲料加工、储存等要求。
- 养殖管理:对肉兔的繁殖、饲养、疫病防控、生产记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 疫病防控:对疫病监测、报告、隔离治疗、消毒灭源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 质量安全:对肉兔产品质量、饲料质量安全、兽药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 检测与评价:对肉兔养殖场的环境、饲料、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检测与评价。
《规范》的实施意义
- 提升肉兔养殖水平:通过规范养殖技术,提高肉兔养殖户的养殖水平,降低疫病发生风险,提高肉兔生产效益。
- 保障养殖户经济效益:实施《规范》有助于提高肉兔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 推动肉兔产业健康发展:通过《规范》的实施,推动肉兔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高我国肉兔产业的竞争力。
- 保障消费者权益:实施《规范》有助于提高肉兔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肉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50/T 390-2023 肉兔健康养殖生产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肉兔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规范》,不断提升肉兔养殖水平,为我国肉兔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