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45/050-2021鲜湿米粉标准解读与实施要点剖析
《DBS45/050-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对鲜湿米粉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修改单内容,解读要点包括原料、生产过程、包装和标签等方面的要求,实施时需关注原料安全、加工卫生、标签合规等关键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各地纷纷出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45/050-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鲜湿米粉》正式发布并同步实施,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剖析其实施的关键要点。
标准背景
鲜湿米粉,作为我国传统食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便捷的食用方式,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鲜湿米粉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超标等,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为加强鲜湿米粉的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权益,DBS45/050-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鲜湿米粉》应运而生。
标准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湿米粉在生产、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的技术要求,适用于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浆、熟化、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生产的鲜湿米粉。
技术要求
- 原料要求:大米应符合GB1354《大米》的规定,不得使用霉变、变质、污染的大米。
- 生产过程要求: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的浸泡、磨浆、熟化、成型、冷却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
- 微生物指标:鲜湿米粉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 27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规定。
- 重金属及污染物指标:鲜湿米粉的重金属及污染物指标应符合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的规定。
- 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鲜湿米粉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应符合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第1号修改单
为适应食品安全的需求,DBS45/050-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鲜湿米粉》发布了第1号修改单,主要内容包括:
- 增加了鲜湿米粉生产过程中对原料水分的要求,确保原料质量。
- 修改了微生物指标的具体数值,提高了食品安全标准。
- 明确了鲜湿米粉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确保生产环境清洁。
实施要点分析
加强原料管理
生产企业在采购原料时,应严格把关,确保原料符合GB 1354《大米》的规定,对霉变、变质、污染的大米坚决不予使用。
严格生产过程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按照DBS45/050-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鲜湿米粉》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强化微生物检测
企业应定期对鲜湿米粉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产品符合GB 27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规定。
严格执行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
企业在包装、运输和储存鲜湿米粉时,应严格按照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执行,确保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安全。
加强力度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鲜湿米粉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依法进行查处,确保食品安全。
DBS45/050-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鲜湿米粉》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保障鲜湿米粉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企业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标准要求,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鲜湿米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