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2065-2003标准深度解析,无公害平菇棚室生产技术规程
《DB65/T 2065-2003标准解读》详细解析了无公害食品平菇棚室生产技术规程,包括标准内容、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及环境管理要求,旨在指导平菇棚室生产实现无公害、安全、高效的生产目标。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公害食品凭借其绿色、健康、安全的特性,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平菇作为一类普遍受欢迎的食用菌,其棚室生产技术的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基于DB65/T 2065-2003标准,对无公害食品平菇棚室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深入解析。
标准背景
DB65/T 2065-2003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旨在规范无公害食品平菇的棚室生产,确保产品安全、优质、环保,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平菇的生产环境、生产流程、产品质量以及包装、标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生产环境
- 场地选择:平菇棚室应选在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区域,且需远离化工厂、垃圾场等污染源。
- 土壤处理: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常用消毒剂包括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后,需将土壤深翻,确保消毒效果。
- 温湿度控制:平菇生长适宜温度为12-18℃,相对湿度为85%-95%,应在棚室内安装温湿度计,实时监测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 光照条件:平菇生长期间,光照强度应控制在200-300勒克斯,可在棚室内安装遮网,以调节光照强度。
生产过程
- 菌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菌种,如平菇、香菇等,菌种需来源于正规菌种厂,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 菌袋制作:将菌种与培养基混合,装入菌袋中,确保菌袋密封,防止杂菌污染。
- 菌袋培养:将菌袋放置在培养室中,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促进菌丝生长,期间需注意观察菌袋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 出菇管理:菌袋菌丝长满后,转入出菇阶段,需保持棚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适时喷水,促进菇蕾形成。
- 菇体管理:
- 适时调整棚室内温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条件;
- 及时去除病菇、死菇,防止病害蔓延;
- 适当增加光照,促进菇体生长;
- 控制棚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病虫害发生。
产品质量及包装、标识
- 产品质量:无公害食品平菇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如菌盖厚、菌柄短、色泽鲜亮、口感鲜美等。
- 包装:平菇产品应使用食品级包装材料,包装袋需密封,防止污染,包装上应注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 标识:无公害食品平菇应在包装上贴上无公害食品标识,以示区别。
遵循DB65/T 2065-2003标准,对我国平菇产业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这将有助于提高平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