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2692-2007团头鲂池塘养殖规范解析与应用探讨
《DB65/T 2692-2007无公害食品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详细解析了团头鲂池塘养殖的无公害技术规范,旨在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该规范从养殖环境、饲料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养殖者科学养殖,促进团头鲂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团头鲂作为一种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优质淡水鱼类,其养殖产业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保障团头鲂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养殖产品质量,我国制定了《无公害食品 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65/T 2692-2007),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深入解析,旨在为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DB65/T 2692-2007规范概述
《无公害食品 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65/T 2692-2007)于2007年正式发布,适用于我国团头鲂池塘养殖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该规范对团头鲂池塘养殖的各个环节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水源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产品收获与运输等。
解析
场地选择
根据规范要求,团头鲂池塘养殖场地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生态环境适宜的区域,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2.5米,池塘周边应无污染源,确保养殖水体的水质安全。
水源要求
规范明确指出,养殖用水应达到无公害水质标准,pH值宜控制在6.5-8.5之间,溶解氧含量应大于5mg/L,氨氮、亚盐氮等指标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前,需进行严格筛选,确保选择健康、无病害的优质苗种,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源、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每亩放养量为5-8万尾。
饲养管理
饲养过程中,要注重饲料的合理搭配,采用优质配合饲料,确保团头鲂生长所需营养,定期监测水质,适时进行水质调节,加强病害防治,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病害防治
规范要求,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病害防治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等,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产品收获与运输
团头鲂产品收获前,需确保养殖水体水质达标,收获时,采取科学方法,避免损伤鱼体,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确保产品新鲜。
规范应用与效果
《无公害食品 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团头鲂养殖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规范的实施有助于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降低病害发生率,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实际应用中,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和遵守规范要求,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管理,确保团头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规范的实施力度,确保规范落到实处。
《无公害食品 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是我国团头鲂养殖产业的重要技术依据,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和遵守规范要求,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为我国团头鲂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规范实施力度,共同推动团头鲂养殖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