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3140-2010无公害农产品后备种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解析与实施指南

团体标准 604
《DB65/T 3140-2010 无公害农产品后备种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旨在指导无公害农产品后备种羊的饲养管理,规范涵盖种羊选择、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环境管理等方面,确保种羊健康、高效生产,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方向,在畜牧业中,种羊作为核心组成部分,其饲养管理技术的规范化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DB65/T 3140-2010 无公害农产品后备种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DB65/T 3140-2010 无公害农产品后备种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解读》

规范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后备种羊的饲养管理,涵盖了种羊的选择、饲养环境、饲料管理以及疫病防控等多个方面。

种羊选择

  1. 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生长迅速、繁殖率高、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品种。
  2. 个体选择:种羊需具备体型匀称、生长发育健康、无遗传缺陷的特点。

饲养环境

  1. 舍内环境: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中,避免直射阳光。
  2. 舍外环境:合理规划养殖场,确保舍外环境清洁、无污染。

饲料管理

  1. 饲料选择:选用优质、无污染、营养均衡的饲料。
  2. 饲料配制:根据种羊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特点,科学配制饲料。
  3. 饲料喂量:根据种羊的体重、生长速度和生理需求,合理确定饲料喂量。

疫病防控

  1. 预防接种:按照国家规定,对种羊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疫病发生。
  2. 疫病监测:定期对种羊进行疫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3. 消毒灭源:加强养殖场消毒灭源工作,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规范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种羊生产性能

通过严格执行《DB65/T 3140-2010》规范,优化种羊饲养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种羊的生长速度、繁殖力和抗病力,进而提升种羊的生产性能。

保障无公害农产品质量

规范的种羊饲养管理有助于降低疫病发生风险,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DB65/T 3140-2010》规范,有助于提升种羊饲养管理水平,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65/T 3140-2010 无公害农产品后备种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执行该规范,不断提升种羊饲养管理水平,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