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928-2020标准解读,乳山牡蛎地理标志产品的魅力与传承

团体标准 603
乳山牡蛎,依据DB37/T 3928-2020标准,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其独特魅力源于地理环境与传统养殖工艺的传承,该标准确保了乳山牡蛎的品质与口感,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传承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和地方特色。

在我国浩瀚的海洋资源宝库中,乳山牡蛎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海洋食品界熠熠生辉,近年来,随着DB37/T 3928-2020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的正式实施,乳山牡蛎这一地域特色产品得到了更为严格的规范与保护,其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持续攀升,本文将围绕地理标志产品标准这一视角,深入探讨乳山牡蛎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努力。

DB37/T 3928-2020标准解读,乳山牡蛎地理标志产品的魅力与传承,DB37/T 3928-2020标准解读,乳山牡蛎地理标志产品的魅力与传承,2,创新,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37/T 3928-2020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概述

DB37/T 3928-2020是山东省制定的地方标准,针对乳山牡蛎这一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定,该标准涵盖了乳山牡蛎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养殖技术、加工工艺、质量要求以及包装标识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乳山牡蛎的品质与特色,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乳山牡蛎的地理标志产品优势

产地环境优越

乳山牡蛎的养殖地位于山东省乳山市,这里濒临黄海,气候宜人,水质清澈,为牡蛎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乳山牡蛎养殖区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为牡蛎的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品种优良

乳山牡蛎的品种为“乳山红”,以其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经检测,乳山牡蛎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锌等矿物质,营养价值极高。

养殖技术先进

乳山牡蛎采用先进的筏式养殖技术,充分利用海域资源,实现高效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严格遵循DB37/T 3928-2020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加工工艺独特

乳山牡蛎的加工工艺独具匠心,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保留了牡蛎的原汁原味,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生蚝、熟蚝、蚝豉、蚝油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乳山牡蛎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传统养殖技术

乳山牡蛎的养殖历史源远流长,传统养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DB37/T 3928-2020标准的指导下,乳山牡蛎养殖户不断传承和发扬传统养殖技术,提升产品品质。

创新养殖模式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乳山牡蛎养殖户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如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等,实现可持续发展。

拓展产业链

乳山牡蛎产业链不断拓展,从养殖、加工到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参加各类展会、举办品鉴活动等,提升乳山牡蛎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深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在DB37/T 3928-2020标准的引领下,乳山牡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确保乳山牡蛎品质,维护消费者权益

在DB37/T 3928-2020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的引领下,乳山牡蛎这一地方特色产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乳山牡蛎将继续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海鲜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