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866-2015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
本文深入解析了《DB36/T 866-2015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的规范与实施,规程明确了有机茶生产的标准和流程,从土壤管理、种植技术到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旨在确保有机茶品质和生态安全,文章阐述了规程实施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为有机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推崇,有机产品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茶叶,作为我国历史悠久、深受喜爱的传统饮品,其品质与安全性自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规范有机茶的生产,提升有机茶的品质,我国在2015年正式发布了《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DB36/T 866-2015),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规程,探讨其在有机茶生产中的应用与实施。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DB36/T 866-2015)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有机茶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该规程对有机茶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确保有机茶产品的安全、健康、环保。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产地环境
有机茶生产应选择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区域,规程要求,有机茶产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土壤、大气、水质等环境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生产资料
有机茶生产过程中,应优先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生产资料,规程对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的使用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有机茶的品质。
生产过程
有机茶生产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 轮作制度:有机茶园应实行轮作制度,避免单一作物长期种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如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
-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产品质量
有机茶产品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 外观:茶叶色泽自然,形状完整,无杂质。
- 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鲜爽,汤色清澈。
- 农药残留:有机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包装标识
有机茶产品包装应使用环保材料,包装标识应清晰、规范,规程要求,有机茶产品包装上应标注有机认证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与推广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茶农对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的认识,确保规程得到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体系
建立健全有机茶生产体系,加强对有机茶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有机茶产品的质量安全。
推广先进技术
推广有机茶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有机茶产量和品质,促进有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认证管理
加强对有机茶产品认证的管理,确保认证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DB36/T 866-2015)的发布,为我国有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茶农、企业和政府部门应共同努力,将规程落到实处,推动我国有机茶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