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400-2023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关键实施策略
《DB50/T 1400-2023 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解读强调规范鲜食豌豆生产流程,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施要点涵盖选用良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确保豌豆产量与品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绿色、健康、营养的农产品需求也日益旺盛,鲜食豌豆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口感上乘的蔬菜,备受消费者青睐,为了规范鲜食豌豆的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我国正式出台了DB50/T 1400-2023《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对其实施要点进行详细分析。
DB50/T 1400-2023《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50/T 1400-2023《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起草,经河北省市场管理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对鲜食豌豆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解读
产地环境
鲜食豌豆的生产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畅通、灌溉条件优越的地块,产地环境需符合GB 15618-2018《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的相关规定。
品种选择
依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特点,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鲜食豌豆品种,品种选择需遵循GB 2711-2015《食品安全标准 食用豆类》的规定。
播种
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播种时间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通常以春季为佳,播种量需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一般每亩播种量为2-3公斤。
田间管理
- 施肥:鲜食豌豆生长期间,需施足底肥,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施肥量需根据土壤肥力和豌豆生长阶段确定。
- 灌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采收前20天应停止灌水,有利于提高豌豆品质。
- 中耕除草: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 植株调整:适时摘心、摘叶,促进植株生长。
病虫害防治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 物理防治:利用能、黑光灯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按照规定剂量和方法进行防治。
采收
鲜食豌豆采收标准为豆荚饱满、豆粒发育良好,采收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包装、运输
鲜食豌豆采收后,应立即进行预冷,包装材料需符合GB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的规定,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低温、通风、防潮。
实施要点
-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的认识。
- 建立健全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体系,确保规程的实施。
- 加大投入,改善产地环境,提高鲜食豌豆产品质量。
- 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 严格执行采收、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确保鲜食豌豆质量安全。
DB50/T 1400-2023《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为鲜食豌豆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鲜食豌豆产量和品质,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各级政府、企业和农民应共同努力,推动鲜食豌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