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424-2023 黄精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
《DB23/T 3424-2023 黄精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详细介绍了黄精的栽培技术规范,包括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本规程旨在提升黄精种植效率,保障产品质量,为黄精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隶属于黄精科黄精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填精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中医药的日益重视,黄精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为了规范黄精的栽培技术,提升黄精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黄精栽培技术规程》(DB23/T 3424-2023),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为黄精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黄精栽培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黄精的栽培技术要求,涵盖了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关键环节,以下是对规程主要内容的深入解读。
选地与整地
(1)选地:黄精对生长环境适应性较强,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在选择种植地时,应优先考虑土层深厚、排水顺畅、肥力适中的砂质壤土或壤土。
(2)整地:进行深耕,深度控制在25-30厘米,确保土壤松软,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鸡粪、牛粪等,每亩施用量在3000-5000千克,整地后,做成高畦,畦宽1.2-1.5米,畦高20-25厘米。
播种
(1)播种时间:黄精的播种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通常在3-4月份,秋播则在9-10月份。
(2)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时行距保持30-40厘米,播深3-5厘米,播后覆土1-2厘米。
田间管理
(1)施肥:黄精生长期间,需肥量较大,一般在苗期、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各追肥一次,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为50-100千克。
(2)浇水:黄精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遇旱及时浇水。
(3)除草: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黄精争夺养分。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黄精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降低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2)虫害:黄精常见的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等,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物理防治如设置黑光灯诱杀;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化学防治则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采收
黄精一般在种植后的第3-4年采收,采收时选择晴天,将黄精挖出,去净泥土,晾晒至表面无水分,即可包装储存。
《黄精栽培技术规程》为黄精种植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指导,遵循规程要求,加强田间管理,有助于提高黄精产量与品质,满足市场需求,促进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