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产业升级新篇章,DB64/T 1880-2023 育苗技术规程引领高质量发展
《DB64/T 1880-2023 黄花菜育苗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规范黄花菜育苗技术,推动黄花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黄花菜产量和品质。
黄花菜,亦称金针菜,是我国历史悠久且备受推崇的优良蔬菜之一,它不仅富含营养价值,更拥有显著的药用功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黄花菜的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为了提升黄花菜的产量与品质,确保其育苗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我国正式颁布了《黄花菜育苗技术规程》(DB64/T 1880-2023),本文将对该规程的详细内容、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深入解析。
《黄花菜育苗技术规程》内容详解
育苗基地的选择
黄花菜的育苗基地应位于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排水条件优越的区域,理想的土壤pH值应介于5.5至6.5之间,且有机质含量需超过2%。
育苗时间
黄花菜的育苗通常在每年的3月至4月进行,这一时期气候温和,有利于黄花菜的生长发育。
育苗前的处理
- 浸泡:将黄花菜种子浸泡于50℃的温水中,浸泡时长为12小时。
- 消毒:浸泡后的种子需用0.1%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随后用清水彻底冲洗。
育苗基质
适宜的育苗基质包括草炭、珍珠岩和蛭石,其比例以2:1:1为宜。
育苗方法
- 播种:将消毒后的种子均匀撒播于育苗基质上,覆土厚度控制在1至2厘米。
- 浇水:播种后立即浇透水,确保土壤保持湿润。
- 温度管理:育苗期间,温度应维持在20至25℃之间。
- 光照管理:保证充足的光照,每日光照时间不少于8小时。
病虫害防治
黄花菜育苗期间,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等,防治措施如下:
- 猝倒病、立枯病: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
- 蚜虫: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
实施意义
- 提升黄花菜产量与品质:通过规范的育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黄花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的需求。
- 保障黄花菜产业的持续发展:规范的育苗技术有助于黄花菜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 促进农民增收:提高黄花菜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
实施方法
-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对黄花菜育苗技术的认知。
- 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在全国各地建立黄花菜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基地,推广先进技术。
- 强化技术指导:对黄花菜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专业指导,确保技术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黄花菜育苗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黄花菜育苗技术规程》(DB64/T 1880-2023)的实施,对于推动黄花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和广大农民应携手合作,共同推进黄花菜产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