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480-2023田间作业监测技术规程深度解析
《DB23/T 3480-2023 田间作业监测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田间作业监测的标准方法,规程包括监测设备的选择、安装、数据采集与处理,旨在提高监测精度和作业效率,保障农业生产质量与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为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提升作业质量,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田间作业监测技术规程》(DB23/T 3480-2023),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我国田间作业监测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田间作业监测技术规程》(DB23/T 3480-2023)是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地方标准,适用于我国田间作业监测工作,该规程明确了田间作业监测的目的、原则、方法、设备、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升田间作业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规程主要内容
田间作业监测目的
田间作业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
- 掌握田间作业进度,确保农业生产顺利实施;
- 评估田间作业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分析田间作业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田间作业监测原则
- 科学性:遵循农业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监测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实用性: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
- 规范性:严格执行监测标准,确保监测过程规范有序。
田间作业监测方法
- 地面监测: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对田间作业情况进行实地观察、测量和记录;
-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田间作业情况进行远距离监测;
- 物联网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田间作业设备、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
田间作业监测设备
- 地面监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记录设备等;
- 遥感监测设备:包括遥感卫星、无人机等;
- 物联网监测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等。
田间作业监测数据处理
- 数据采集:按照监测方案,采集田间作业相关数据;
- 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分类等处理;
-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田间作业监测结果分析
- 作业进度分析:分析田间作业进度与计划的一致性;
- 作业质量分析:分析田间作业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
- 问题原因分析:分析田间作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田间作业监测技术规程》(DB23/T 3480-2023)的发布,为我国田间作业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提高田间作业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充分认识田间作业监测的重要性,积极推广应用该规程,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