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GCML 1733-2023 高筋湿面生产全流程标准化操作指南

地方标准 604
《T/QGCML 1733-2023 高筋湿面生产流程规范详解》详细介绍了从原料处理至成品包装的高筋湿面生产标准化流程,涵盖关键操作步骤及质量控制要点,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湿面作为便捷食品的代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保障高筋湿面的品质与安全,我国制定了《高筋湿面生产流程规范》(T/QGCML 1733-2023),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涵盖原料处理、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及成品包装等关键环节。

T/QGCML 1733-2023 高筋湿面生产全流程标准化操作指南,T/QGCML 1733-2023 高筋湿面生产全流程标准化操作指南,标准化操作,第1张

原料处理

原料选择

依据T/QGCML 1733-2023规范,高筋湿面的原料必须选用优质小麦粉,蛋白质含量需达到11%以上,原料需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确保原料的纯净。

原料预处理

原料预处理包括清洗、浸泡、磨粉等步骤,清洗务必彻底,去除原料表面的杂质与尘土,浸泡时间根据原料种类和品质调整,通常为30分钟至1小时,磨粉过程中,要确保粉质细腻,无任何杂质。

生产过程

配方设计

T/QGCML 1733-2023规范指出,高筋湿面的配方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1. 针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确定产品类型和口感。
  2. 合理搭配各种原料,保证产品营养均衡。
  3. 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优化配方。

和面

和面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规范要求,和面温度需控制在25℃至30℃之间,和面时间不少于30分钟,确保面团的温度、湿度和弹性符合标准。

拉伸、折叠

拉伸、折叠环节对产品口感和品质至关重要,规范要求,拉伸次数不少于10次,折叠次数不少于5次。

切割、成型

切割、成型是生产过程的最后一步,规范要求,切割长度需控制在15毫米至20毫米之间,确保面条均匀、整齐。

烘干、冷却

烘干、冷却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规范要求,烘干温度需控制在60℃至70℃之间,烘干时间不少于30分钟,冷却过程中需确保面条温度降至室温。

质量控制

原料检验

生产过程中,需对原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生产过程监控

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控,如和面、拉伸、折叠等,以确保产品质量。

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感官检验主要关注产品的外观、口感、色泽等;理化检验主要关注产品的水分、蛋白质含量等;微生物检验主要关注产品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成品包装

包装材料

根据T/QGCML 1733-2023规范,高筋湿面的包装材料需选用食品级材料,确保产品安全。

包装过程

包装过程中,需确保产品不受污染,包装密封性良好。

标签标识

包装标签应清晰、完整,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高筋湿面生产流程规范》(T/QGCML 1733-2023)为高筋湿面生产提供了标准化操作流程,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安全、美味的湿面产品。

标签: 标准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