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餐炸羊尾制作技艺,传统与创新融合的DB15/T 606-2013标准解析

团体标准 604
在DB15/T 606-2013标准指导下,蒙餐炸羊尾制作技艺融合传统与创新,通过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采用现代烹饪技术提升口感和品质,使得这道经典蒙餐焕发新活力。

在我国辽阔的草原上,蒙古族人民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享誉世界,蒙餐炸羊尾,作为蒙古族的传统美食,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DB15/T 606-2013标准的实施,蒙餐炸羊尾的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与提升,本文将围绕这一标准,对蒙餐炸羊尾的制作进行详细阐述。

蒙餐炸羊尾制作技艺,传统与创新融合的DB15/T 606-2013标准解析,蒙餐炸羊尾制作技艺,传统与创新融合的DB15/T 606-2013标准解析,2,创新,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15/T 606-2013标准概述

DB15/T 606-2013,即《蒙餐炸羊尾制作工艺规范》,是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准,该标准的出台,旨在规范蒙餐炸羊尾的制作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该标准对蒙餐炸羊尾的原材料、加工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

蒙餐炸羊尾的制作原料

蒙餐炸羊尾的主要原料是羊尾肉,羊尾肉是羊身上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的部位,在制作过程中,还需加入以下原料:

  1. 面粉:用于裹羊尾肉,使其在油炸过程中形成酥脆的外皮。
  2. 鸡蛋:增加羊尾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3. 面酱:用于调味,增加羊尾肉的香味。
  4. 盐、胡椒粉等调味品:用于调整羊尾肉的口味。

蒙餐炸羊尾的制作工艺

  1. 选材:选用新鲜的羊尾肉,去除多余脂肪和杂质。
  2. 切片:将羊尾肉切成薄片,厚度约为0.5厘米。
  3. 腌制:将切好的羊尾肉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盐、胡椒粉等调味品,搅拌均匀,腌制10分钟。
  4. 裹粉:将腌制好的羊尾肉裹上面粉,使其表面均匀裹上一层薄粉。
  5. 油炸:将裹好粉的羊尾肉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
  6. 调味:将炸好的羊尾肉捞出,沥油后放入碗中,加入面酱、鸡蛋等调料,搅拌均匀。
  7. 出锅:将调味好的羊尾肉装盘,即可上桌。

蒙餐炸羊尾的制作要点

  1. 羊尾肉的选择:选用新鲜的羊尾肉,肉质肥美,口感更佳。
  2. 腌制时间:腌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羊尾肉过于入味,影响口感。
  3. 油炸温度:油炸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羊尾肉外焦里生。
  4. 调味品的使用: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调味品,使羊尾肉更加美味。

蒙餐炸羊尾的营养价值

蒙餐炸羊尾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以下保健作用:

  1. 增强免疫力:羊尾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 促进生长发育:羊尾肉中的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3. 保护心血管:羊尾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健康。

在DB15/T 606-2013标准指导下,蒙餐炸羊尾的制作技艺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为消费者带来了美味与健康的双重享受,在今后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应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美食文化,让更多人品尝到正宗的蒙餐炸羊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