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餐经典再现,红焖羊肉标准解析

团体标准 604
《探寻蒙餐经典—DB15/T 596-2013标准下的红焖羊肉》一文深入解析了蒙餐中的红焖羊肉,依据DB15/T 596-2013地方标准,详细阐述了其传统做法、食材选择和烹饪技巧,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蒙族美食文化。

自古以来,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在琳琅满目的美食中,蒙古族饮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食客的目光,红焖羊肉作为蒙古族饮食中的经典代表,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DB15/T 596-2013标准下的红焖羊肉。

蒙餐经典再现,红焖羊肉标准解析,蒙餐经典再现,红焖羊肉标准解析,2,消费者权益,第1张

蒙餐的起源与发展

蒙餐,亦称蒙古族饮食,是我国蒙古族独特的饮食文化,蒙古族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的匈奴时期,蒙古族先民便开始了游牧生活,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蒙古族饮食以肉类、奶制品和面食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餐文化。

蒙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演变,蒙餐逐渐形成了以羊肉、牛肉、马肉、乳制品等为主要食材的丰富菜品体系,红焖羊肉作为其中的经典之作,凭借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美味口感,成为了蒙古族人民餐桌上的必备佳肴。

DB15/T 596-2013标准下的红焖羊肉

DB15/T 596-2013是我国蒙古族红焖羊肉的地方标准,于2013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红焖羊肉的原材料、加工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红焖羊肉的烹饪质量。

原材料

根据DB15/T 596-2013标准,红焖羊肉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羊肉、胡萝卜、洋葱、土豆、葱姜蒜等,羊肉要求选用新鲜的羊肉,肉质鲜嫩,无异味;原材料也要保证新鲜、无污染。

加工工艺

红焖羊肉的加工工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材:选用新鲜的羊肉,去除杂质,切成块状。
  2. 焯水:将羊肉放入沸水中焯水,去除血水和杂质。
  3. 炒制:锅中加入适量油,放入葱姜蒜爆香,再加入羊肉翻炒至变色。
  4. 炖煮:加入适量的清水、胡萝卜、洋葱、土豆等食材,用中小火炖煮。
  5. 调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酱油、料酒等调料,继续炖煮。
  6. 收汁:待羊肉炖至软烂,汤汁浓稠时,加入葱花、香菜等点缀,即可出锅。

质量要求

根据DB15/T 596-2013标准,红焖羊肉的质量要求如下:

  1. 色泽:红焖羊肉应呈红色,汤汁浓稠,肉质鲜嫩。
  2. 口感:羊肉软烂,汤汁鲜美,回味悠长。
  3. 卫生:红焖羊肉应保证卫生,无污染。

红焖羊肉的营养价值

红焖羊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羊肉具有温补作用,适合冬季食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红焖羊肉中的胡萝卜、洋葱、土豆等食材也富含丰富的营养,对健康大有裨益。

红焖羊肉作为蒙餐中的经典之作,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在DB15/T 596-2013标准的规范下,红焖羊肉的烹饪质量得到了保障,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美味、健康的美食体验,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蒙餐文化,让红焖羊肉成为更多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标签: 2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