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653-2017 山羊舍饲规模养殖技术规范,山羊产业现代化发展指南
《DB35/T 1653-2017 山羊舍饲规模养殖技术规范》为山羊养殖现代化提供指导,详细阐述舍饲规模养殖技术,助力山羊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畜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山羊,作为我国肉、奶、毛、皮兼用的关键动物资源,其舍饲规模养殖技术的规范显得尤为关键,DB35/T 1653-2017《山羊舍饲规模养殖技术规范》作为我国山羊养殖行业的国家标准,为山羊舍饲规模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DB35/T 1653-2017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山羊养殖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5/T 1653-2017的编制背景与意义
DB35/T 1653-2017的编制旨在规范山羊舍饲规模养殖技术,提升山羊养殖产业的整体水平,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推动山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山羊养殖产业现代化、提升养殖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DB35/T 1653-2017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35/T 1653-2017适用于我国山羊舍饲规模养殖场(户)的生产管理,涵盖了山羊的引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
养殖场(户)的基本条件
- 养殖场(户)需具备合法的经营许可证和养殖资质。
- 养殖场(户)应确保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为山羊创造清洁、舒适的生长环境。
- 养殖场(户)需配备完善的防疫设施,保障山羊的健康。
山羊引种
- 引种时应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品种,如波尔山羊、莎能山羊等。
- 引种前应充分了解山羊的产地、生长环境、疫病发生情况等。
饲养管理
- 山羊的饲养密度应根据品种、生长阶段、饲养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
- 山羊的饲料应以优质粗饲料为主,适量搭配精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 饲养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定期进行疫病预防。
疫病防治
- 建立健全疫病防治制度,定期对山羊进行疫病监测。
- 加强免疫接种,确保山羊群体免疫水平。
- 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及时隔离、治疗,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
产品加工
- 山羊产品加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 加工过程中应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污染。
DB35/T 1653-2017的实施与推广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养殖户对DB35/T 1653-2017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强化监管
各级兽医部门应加强对山羊舍饲规模养殖的监管,确保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推动产业发展
通过实施DB35/T 1653-2017,推动山羊养殖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DB35/T 1653-2017《山羊舍饲规模养殖技术规范》为我国山羊养殖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提高山羊养殖水平,为我国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DB35/T 1653-2017的宣传推广力度,确保标准得到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