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规范化发展,DB35/T 1398-2013标准深度解析

团体标准 603
DB35/T 1398-2013标准对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进行了详细规范,旨在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标准明确了燃料的定义、分类、生产要求、检验方法等,为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该标准,生物质成型燃料行业将朝着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攀升与环保意识日益提升的背景下,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样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DB35/T 1398-2013标准,作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国家推荐性标准,对于促进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行业的稳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规范化发展,DB35/T 1398-2013标准深度解析,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规范化发展,DB35/T 1398-2013标准深度解析,2,标准解读,创新,第1张

标准背景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亦称生物质颗粒燃料,是通过将生物质原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等工艺加工成特定规格的颗粒状燃料,相较于传统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在燃烧效率、稳定性、储存与运输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成为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DB35/T 1398-2013标准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13年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全面规定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规范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与销售,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技术要求

DB35/T 1398-2013标准对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技术要求涵盖以下几方面:

  1. 原料要求: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原料应选用优质、干燥、无霉变的生物质原料,如木材、秸秆、稻壳等。
  2. 生产工艺要求: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工艺应包括原料预处理、粉碎、混合、挤压、冷却、筛分等环节。
  3. 产品质量要求: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产品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试验方法

DB35/T 1398-2013标准规定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试验方法,包括原料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挥发分测定、固定碳测定、热值测定、粒度测定、抗压强度测定等。

检验规则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检验规则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应包括原料水分、灰分、挥发分、粒度、抗压强度等指标的检验;型式检验应包括原料水分、灰分、挥发分、热值、粒度、抗压强度等指标的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标志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生产单位等,包装应符合国家有关包装标准的要求,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避免受潮、受热、受压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标准实施与意义

DB35/T 1398-2013标准的实施对推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对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2. 促进产业升级:标准的实施将推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3. 保障用户利益: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4. 推动环境保护: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广泛应用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DB35/T 1398-2013标准对于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积极贯彻实施该标准,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