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798-2022深度解读,黑木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新标准解析与应用
《DB33/T 798-2022》黑木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新标准发布,规范黑木耳种植过程,提升产品质量,规程涵盖种植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旨在保障黑木耳绿色、安全、优质生产,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生产技术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黑木耳,作为富含营养、口感上乘的食用菌,其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关键,我国正式发布了DB33/T 798-2022《黑木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黑木耳的绿色生产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DB33/T 798-2022《黑木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黑木耳绿色生产的技术规范,旨在规范黑木耳的生产流程,提升黑木耳的品质与安全性,推动黑木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规程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共同起草,于2022年正式发布并实施。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33/T 798-2022规程适用于黑木耳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及消费等全环节,为从事黑木耳生产、管理、服务等相关人员提供技术依据。
术语和定义
规程明确了黑木耳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定义,如黑木耳、黑木耳菌种、黑木耳培养基、黑木耳菌棒、黑木耳子实体等,确保规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产地环境
规程强调黑木耳生产地应具备优越的生态环境,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产地环境需满足以下条件:
- 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标准。
- 水质:应符合GB 3838标准。
- 土壤:应符合GB 15618标准。
菌种选用与繁殖
规程对黑木耳菌种选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
- 优良特性:具备高产量、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
- 遗传稳定性: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不易退化。
- 安全性: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菌种繁殖需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确保菌种纯度和健康。
培养基制备与处理
规程对黑木耳培养基的原料、配比、制备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培养基具备以下特点:
- 营养丰富:富含氮、磷、钾等营养成分。
- pH值适宜:pH值控制在5.0~6.5之间。
- 无污染: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菌棒制备与接种
规程对菌棒制备提出了以下要求:
- 原料:选用优质原料,如棉籽壳、玉米芯等。
- 灭菌:采用高温灭菌方法,确保菌棒无菌。
- 接种: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确保菌种纯度和健康。
出菇管理
规程对黑木耳出菇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黑木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收获与加工
规程要求黑木耳收获时,应确保子实体成熟、品质优良,加工过程中,应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确保产品安全。
规程应用与推广
DB33/T 798-2022《黑木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将对我国黑木耳产业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规程的推广和应用,有望提高黑木耳品质和安全性,促进黑木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黑木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为黑木耳绿色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各级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农民应共同努力,推动黑木耳绿色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我国黑木耳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