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平菇生产技术规程DB43/T 827-2013,引领健康农业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2
《DB43/T 827-2013 富硒平菇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健康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规范富硒平菇生产过程,提高产品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

富硒平菇,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兼具保健功能的食用菌,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猛推广,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富硒平菇生产的行业标准——《富硒平菇生产技术规程》(DB43/T 827-2013)应运而生,旨在规范富硒平菇的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健康,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为我国富硒平菇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富硒平菇生产技术规程DB43/T 827-2013,引领健康农业新篇章,富硒平菇生产技术规程DB43/T 827-2013,引领健康农业新篇章,2,技术规程,质量检测,第1张

《富硒平菇生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厅等权威机构联合编制,并于2013年正式发布实施,该规程全面涵盖了富硒平菇生产环境、菌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保鲜等关键环节,为我国富硒平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生产环境

  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富硒平菇生产宜选择海拔适中、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水丰沛的区域。

  2. 土壤条件:土壤应肥沃、疏松、透气性好,pH值保持在5.5-6.5之间。

  3. 水源:水源需清洁无污染,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菌种选择

  1. 菌种来源:应选用具有富硒特性、抗病性强、生长势旺的菌种。

  2. 菌种质量:菌种需通过国家或省级质量检测,确保菌种纯度和活力。

栽培技术

  1. 栽培季节:富硒平菇生产可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体栽培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2. 栽培方式:富硒平菇可采用袋栽、床栽、地栽等多种方式。

  3. 培养基配制:富硒平菇培养基应选用优质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原料,并添加适量的富硒元素。

  4. 菌袋制作:菌袋制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菌袋质量,确保菌袋无破损、无污染。

  5. 栽培管理:富硒平菇栽培过程中,需关注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因素,保持适宜的生长条件。

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在富硒平菇生产过程中,需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严重时,可适量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采收与保鲜

  1. 采收标准:富硒平菇成熟时,菌盖直径达到2-3厘米,菌柄长度适中,色泽鲜亮。

  2. 采收方法:采收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菌柄。

  3. 保鲜方法:富硒平菇采收后,应立即进行预冷处理,采用低温保鲜、气调保鲜等方法进行保鲜。

《富硒平菇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富硒平菇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富硒平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推动我国健康农业的发展,各地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推广该规程,加强富硒平菇生产技术培训,提升富硒平菇产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