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828-2013富硒山药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DB43/T 828-2013》是关于富硒山药生产技术规程的行业标准,本规程详细阐述了富硒山药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富硒山药的品质与产量,通过科学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健康,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公众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日益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含硒元素的山药作为一种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兼备的农产品,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了确保富硒山药生产的规范化,提升其品质,我国特地制定了《富硒山药生产技术规程》(DB43/T 828-2013),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详尽解读,旨在为富硒山药的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富硒山药生产技术规程》(DB43/T 828-2013)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富硒产业发展中心等权威机构联合编制,并于2013年12月1日正式发布执行,该规程的出台,旨在规范富硒山药的生产流程,保障其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湖南省富硒山药的生产,涵盖了播种、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以及加工等全过程。
产地选择
富硒山药的生产需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光照充足且无污染的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达到或超过1.5%,pH值宜保持在6.0-7.5之间。
品种选择
选择的富硒山药品种应具备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种植的品种包括湘山药1号、湘山药2号、湘山药3号等。
播种技术
播种前,需挑选优质富硒山药种薯,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播种时间通常为春季,每亩播种量约为200-250公斤,播种深度为10-15厘米,行距40-50厘米,株距20-25厘米。
栽培管理
- 施肥:在富硒山药生长过程中,要确保底肥充足,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肥。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和积水,生长前期,土壤需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的发育;生长后期,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山药块茎的形成。
-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田间管理等,药剂防治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注意交替使用。
收获与加工
收获期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选择晴天进行,收获后,应立即对山药块茎进行加工,如去皮、切片、晒干等。
《富硒山药生产技术规程》(DB43/T 828-2013)为富硒山药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升富硒山药的品质,推动我国富硒山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富硒山药生产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